结肠癌腹膜转移是结肠癌晚期较为严重的表现之一,此时患者常伴随顽固性便秘,症状严重程度与肿瘤对肠道的压迫及浸润范围直接相关。当癌细胞穿透肠壁向腹膜种植转移时,不仅会破坏肠道正常结构,还可能引发完全性肠梗阻易云达配资,导致患者完全无法排便排气。这种病理变化不仅加重患者痛苦,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、肠穿孔等致命并发症。
中医认为,结肠癌腹膜转移引发的便秘属于“肠结”“积聚”范畴,其核心病机在于“正气亏虚,瘀毒内结”。患者长期正气不足,加之情志失调、饮食不节,导致湿热痰瘀互结于肠道,形成有形之积,阻滞气机运行。此时单纯依赖泻药虽可暂时通便,但易耗伤正气,反而加重病情。因此,中医治疗强调“扶正祛邪”并重,通过整体调理改善患者体质。
中药内服是缓解便秘的核心手段。临床常用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等经典方剂,其配伍逻辑体现中医“攻下存阴”的智慧。方中大黄、芒硝等峻下逐水药可刺激肠道蠕动,枳实、厚朴等行气药能推动积滞下行,通过“通因通用”之法恢复肠道通降功能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这类方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,增强肠壁神经敏感性。对于正气虚衰者,可改用麻子仁丸,方中火麻仁、郁李仁等润肠药配伍杏仁、芍药等养阴药,既避免攻下伤正,又可润肠通便。
展开剩余76%中药灌肠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应用。将大承气汤等方剂煎煮后保留灌肠,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易云达配资,可显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。临床观察发现,此法对缓解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腹胀、便秘症状具有即时效应,有效率可达60%以上。需注意灌肠温度应控制在38-40℃,灌肠后保持左侧卧位30分钟,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。
饮食调护是中医“治未病”思想的体现。患者应遵循“三少三多”原则:少食辛辣炙煿之品,避免加重肠道燥热;少食生冷黏腻之物,防止损伤脾胃运化;少食精细加工食品,减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。多食富含果胶的苹果、香蕉,其鞣酸成分可收敛肠道;多食菠菜、芹菜等绿叶蔬菜,其粗纤维能促进肠蠕动;多饮温热水,每日保证1500-2000ml,维持肠道润滑。
情志疏导在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。结肠癌患者常因病情反复产生焦虑抑郁情绪,导致肝气郁结,横逆犯脾,加重便秘症状。此时可配合服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,通过疏肝理气改善肠道功能。临床研究显示,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,其便秘症状改善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提高25%。
中医治疗与阴阳、五行相结合,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,注重对患者的气血、脉络、脏腑机能的调节,由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、“三联平衡”理论创始人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——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传承人、“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”代表性传承人,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,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创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,自建院以来,一直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,运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肺癌、脑瘤等常见恶性肿瘤,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,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,据临床观察,有些患者即便瘤体不能完全消除,也有机会带瘤生存,甚至正常生活、工作。
非遗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始于嘉庆辛酉年(公元1801年),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,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。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《袁世医方》中,详细记载了“袁氏中医肿瘤疗法”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。涵盖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、制作技艺,剂型包括汤、丸、散、膏、丹,以及药酒、药膳、药茶、药醋、药粥、药饼等食疗方,多达190余首,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。
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结肠癌真实案例分享:
戴某,女,结肠癌,2011年9月30日初诊,湖北鄂州人
2011年7月23日,患者在武汉同济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结肠癌。手术+3个疗程的化疗后,病情没有被控制,当时医生告诉家人:“估计活不了一年,多则两年”。不愿就此放弃的家人,随即带着患者辗转北京、上海寻医,但均无功而返,最后偶然间打听到袁希福老中医,2011年9月30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,初诊时患者整体情况并不好,精神差、体力差、睡眠差,治疗信心也不足,可在家人的支持下,还是在坚持用药。慢慢地病情逐渐稳定,精神、气色也恢复了起来。服药6年后,2017年9月24日复诊时做了全项检查,儿子亲口说:“说出来可能这样说没人相信,现在我妈全部一点问题也没有,什么血常规啊!什么癌细胞啊!那些指标全部正常。”这样的结果让患者自己都不敢相信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教授也说:“这真是个奇迹,中药继续吃吧,像这样的病应该最多活三年!”后续2022年回访稳定,2023年4月回访患者刚从医院检查回来,情况基本稳定。2024年5月29日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武汉站,分享当前仍经营服装店,与众多抗癌明星登黄鹤楼,展现与癌斗争的不屈意志!
结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便秘治疗需建立“辨病-辨证-辨体”三维诊疗模式。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,充分发挥中药内服、灌肠及饮食调护的协同作用,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延长生存周期。这种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,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选择。
发布于:河南省鸿岳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